深度剖析多肽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市场行情-技术前沿-资讯-生物在线

深度剖析多肽药物的研究现状与市场行情

作者:北京中科亚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7-02-24T15:02 (访问量:6626)

导读

2016年有2个多肽药物获得批准上市,分别是安进的Etelcalcetide和辉凌的follitropin delta。截止目前,获批多肽药物已经多达百余个,2015年,全球多肽药物市场超过200亿美元,有人预测2018年将超过250亿美元。我国是多肽消费大国,终端市场超过300亿元,但不是强国,我国的多肽市场大部分被跨国药企瓜分。

随着新药研发的渐行深入,小分子化药开发越来越难,小分子化药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被生物制品蚕食,全球销售额排名前十的产品中,小分子化药所剩无几。我们再不能把眼光局限在小分子领域,microRNA,小分子肽(3-50个氨基酸)在国外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,它们将会在未来的十年内爆发,我们在此拭目以待

截止目前,超过7000种天然存在的多肽已被确定,并且这些多肽在人体生理学方面发挥着关键角色,包括激素、神经递质、生长因子、离子通道配体,或抗感染作用。据预测,全球多肽药物市场会从2011年的141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大约254亿美元。其中,创新型多肽药物市场将从2011年的86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大约170亿美元。

多肽药物国际市场

目前全球已经批准了近100个多肽产品上市,2015年全球销售总额近220亿美元,占医药品市场总分额的2%左右。多肽药物是一类市场增长极快的药物,十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0.80%,2006年-2015年间总销售额翻了3倍。按照2014年总销售额排名,40亿美元以上的有一个,20亿美元以上的有三个,十亿美元以上的有七个。

格拉替雷

格拉替雷于1996年获FDA批准上市,用于多发硬化的治疗。在众多多肽产品中,格拉替雷独占鳌头,2014年全球销售额高达42亿美元,占多发性硬化市场的20%。但随着**的到期,以及MS重磅产品富马酸二甲酯的竞争,格拉替雷的市场份额即将下滑。2015年全球MS药品中销售额已超过210亿美元,但国内市场并不被看好,据文献报道国内仅有3万左右的MS患者,市场比较有限。

胰高血糖素样肽类似物(GLP)

GLP类似物包括GLP-1类似物与GLP-2类似物。GLP-1类似物主要用于二型糖尿病,已上市药物包括埃塞那肽、利拉鲁肽、利司那肽、杜拉鲁肽与阿必鲁肽。而GLP-2类似物则用于短肠综合征,目前只有替度鲁肽上市。


GLP-1类似物是目前研究比较热门的多肽领域,肽链长度基本在31-44个氨基酸之间,结构内没有二硫键。2015年GLP-1类似物全球销售总额达39亿美元,有分析师预计,GLP-1类似物在5年后的市场将会突破60亿美元。从相关公司公布的数据来看,刚上市的杜拉鲁肽、利司那肽和阿必鲁肽在2015年的总销售额已接近3.5亿美元,而且增长强劲。这一类产品不但可以单方降糖,还可以与胰岛素搭成复方,也可以用于减肥,因此未来五年这一类产品销售额将高速增长。不仅如此,还有多个产品已经处于临床后期阶段,最值得关注的当属NOVO的口服索玛鲁肽。


GLP-2类似物目前只有替度鲁肽在销售,在研项目也没有近期上市的,由于是孤儿药,市场竞争较小,独家产品,笑着数钱。从夏尔(收购NPS获得)公布的数据来看,替度鲁肽2013、2014、2015年的销售额分别为0.31、0.68、1.44亿美元。

生长激素VS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

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是一对相反的物质,用于生长激素分泌失调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治疗。生长激素和生长抑素都是比较老的产品,均有多个厂家在生产。据不完全统计,2014年生长激素的全球销售额约28亿美元,主要的生产厂家有罗氏、辉瑞、诺和诺德、默克雪兰诺、礼来、Ispen和住友。生长抑素方面,全球销售额约为24亿美元,主要产品是诺华的奥曲肽、辉瑞的PEG修饰生长抑素和Ispen的兰瑞肽。

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

这一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前列腺癌、绝经后乳腺癌、中枢性性早熟及子宫内膜异位等疾病。主要产品有戈舍瑞林、亮丙瑞林、曲普瑞林、布舍瑞林、组氨瑞林和戈那瑞林。根据本人统计的数据,这一类产品在2008年以后几乎进入平台期,销售额变化不大,2014年的全球总销售额约为50亿美元。

棘白菌素类

棘白菌素类产品主要是多肽类抗真菌药,上市药物包括卡泊芬净、米卡芬净和阿尼芬净。这三个产品都是深度抗真菌药,2015年销售总额约11.2亿美元。目前抗真菌药研发缓慢,这三个药物已经成为抗系统性真菌的中流砥柱。

其它多肽

除以上产品外,多肽领域的畅销产品还包括礼来的特立帕肽和艾尔建的利那洛肽。2015年特立帕肽的全球销售额为14亿美元,利那洛肽的全球销售额近5亿美元。特立帕肽的销售额已近极值,而利那洛肽在2020年的预期销售额可能突破20亿美元。因为目前批准用于IBC-C的药物仅有利那洛肽和鲁比前列酮。仅在中国,IBC-C的患者就有1300万,市场是很大的,而新的竞争对手Plecanatide,至少要到2017年下半年才会上市。

多肽药物国内市场

有文献报道,国内多肽总销售额在2009年就已经达到194.79亿人民币,2006年至2009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20.68%。我国多肽药物产品的特点是生产厂家众多,产品初级,技术附加值低,大部分市场都被国外厂家占据。2015年,销售额最高的几个多肽药物的样本医院销售总额超过50亿人民币,其中胸腺五肽的样本医院销售额为12.04亿元,谷胱甘肽销售为6.14亿元,奥曲肽销售额为5.34亿元、生长抑素销售额为4.17亿元、曲普瑞林销售额为3.68亿元、亮丙瑞林销售额为3.44亿元、卡泊芬净销售额为3.22亿元、戈舍瑞林销售额为2.96亿元、生长激素销售额为2.11亿元、米卡芬净销售额为1.39亿元、鲑鱼降钙素销售额为1.14亿元、促卵泡素销售额为1.15亿元、加压素销售额为1.11亿元、戈那瑞林销售额为9900万元、利拉鲁肽销售额为2110万元、艾塞那肽销售额为2705万元、西曲瑞克销售额为4100万元、特立帕肽销售额为864万元、依替巴肽销售额为42万元......

2015年,利拉鲁肽样本医院销售额为2110万元,而诺和诺德官方销售额为2.03亿元,埃塞那肽样本医院销售额为2705万元,三生公开的销售额为9300万元,亮丙瑞林样本医院销售额为3.44亿元,而丽珠公开的销售就达3.1亿元,博恩特公开的销售额为2.6亿元,戈舍瑞林样本医院销售额为2.96亿元,而阿斯利康公开的销售额就达7.8亿元。从以上数据可知,样本医院数据与各大公司公开的数据普遍相差5倍以上,由此推断,我国多肽药物放大后的终端市场可达300亿元。

研究中的多肽药物


研究中的多肽药物实在太多,本人无法一一统计。研发项目大多集中在抗癌、抗心力衰竭、糖尿病等三大领域,其它如骨质疏松、抑郁症、抗过敏性休克、止痛、治疗便秘和激素调节方面也都有相关的项目出现。本人重点统计了目前活跃在三期以后的多肽药物共十个(不包括新制剂、新复方)。这些项目中,本人最看好Plecanatide,其次是Bremelanotide。据文献报道Plecanatide的疗效不亚于利那洛肽,副作用还比利那洛肽小(因不良反应停药平均比例Plecanatide约5%,而利那洛肽为8%),市场前景不可小觑。Bremelanotide是用于女性性功能障碍,虽已有氟班色林获批,但氟班色林副作用较大,广受争议,这个药能否代替氟班色林为广大女性带来福音,值得期待。

多肽领域的机会与挑战


多肽药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,也是比较有前景的发展方向之一。全球范围内,多肽药物具有200多亿美元的销售市场,并且预计在2018年会突破250亿美元。近年来,人们对多肽药物的开发已经延伸多个疾病治疗领域,包括抗感染、抗肿瘤、生理调节、疼痛、心衰、骨质疏松、糖尿病、疫苗等等。然而大多数多肽药物都具有直接口服无效、生物半衰期短、治疗周期长的特点,因此以改善患者顺应性为目的,对现有多肽药物进行二次开发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。目前国外对多肽药物的改良的思路一是注射产品长效化,如制备多肽脂质体、多肽微球、聚乙二醇修饰、融合蛋白或皮下植入,二是绕过注射,口服给药、透皮给药和吸入给药等等。


仿制药资源是非常有限的,3类药的资源更是宝贵。抢仿已经是近几年来最热的词,但抢仿的多为小分子药物,大分子药物却无人问津,主要是原因难以突破的技术壁垒。目前国内销售的多肽中,除谷胱甘肽、胸腺五肽、亮丙瑞林、奥曲肽能自主生产外,其余的都靠进口,进口产品占市场份额近80%。目前我国的多肽合成尚处于起步阶段,国内能自主生产的那几个产品也都是不超过10个氨基酸的短肽。多肽产品的研发不同于一般化药,需要一点点积累,长期挑战,如果还是按以前做三类药那样搞,很难搞出结果来。目前上市的多肽中,绝大部分都是40个氨基酸以下的短肽,生物发酵相比固相合成不具备优势。固相合成多肽,难点在于杂质控制与纯化生产。多肽合成一般工艺周期长,不像一般化药三五步反应搞定,一般多肽合成都要经历数十步化学反应,中间还可能要数次冻干、纯化。说到纯化,一看到就醉了,制备一开,乙*按每分钟几升的速度流,所以杂质控不好,纯化都搞不起。

目前最大的困难是懂得多肽合成技术的人太少,设备跟不上。做多肽需要的合成精英、纯化与分析高手,制剂与工艺转化能人缺一不可,这就是所谓的团队。除此以外,开发多肽药物的一大问题是因为产品少,制备工艺复杂,因此不同产品间很难在同一生产线生产,即便可以同线生产,也很难实现同线销售,因此成本高、精准立项是至关重要的。

作者:voyager88 来自: 药事纵横

北京中科亚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商家主页

地 址: 北京市丰台区科学城海鹰路7号大恒科技4层

联系人: 靳怀政

电 话: 010-62810185/90

传 真: 010-62818544

Email:sales@scilight-peptide.com

相关咨询

中科亚光参展2019第三届生物治疗大会 (2019-03-22T11:45 浏览数:6913)

多肽药物二次开发的意义和策略 (2018-11-14T09:03 浏览数:5757)

多肽类药物发展新方向——约束肽 (2018-09-18T14:52 浏览数:9438)

“同位素标记”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那些事 (2018-03-26T14:24 浏览数:8826)

亚光多肽,诚聘英才! (2018-03-23T14:31 浏览数:3040)

疫苗发展简史 (2017-12-22T10:08 浏览数:3801)

Cell:联合用药让肿瘤免疫治疗“如虎添翼” (2017-12-06T16:25 浏览数:2194)

多肽药物二次开发战略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(2017-11-27T13:31 浏览数:3650)

精准肿瘤学发展现状:从基因检测到靶向治疗 (2017-11-22T10:39 浏览数:3319)

荧光标记肽,药用肽,点击化学用多肽,常规修饰肽 (2017-08-24T12:39 浏览数:3100)

ADVERTISEMENT